close
和諧之光,點亮幸福高原——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維護社會穩定紀實
西藏是邊疆民族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反分裂鬥爭的第一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繼承和完善黨的治藏方略,進一步明確瞭西藏在黨和國傢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開辟瞭黨的治藏方略的新紀元、樹立瞭黨在西藏工作的裡程碑、譜寫瞭治邊穩藏的新篇章。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把把維護穩定作為硬任務和第一責任,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邊穩藏重要戰略思想,貫徹落實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構建起瞭維護穩定的長效機制,實現瞭西藏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
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
拉薩八廓街社區裡有若幹個大院,隨意推開一扇大門,都可以看到各民族和睦相處的動人畫面:漢族大嫂去買菜,出門時總是問一下藏族阿媽需不需要捎點什麼;藏族阿媽邊曬太陽,邊細心照料著回族嬰兒;蒙古族大哥上班,會順便把鄰居傢維吾爾族小姑娘送到學校大門口 這些,已成為許多生活在雪域高原人們的日常習慣。
西藏的任何事情都關系民族工作,西藏的所有工作都要考慮民族團結。 西藏310多萬人口中,有藏、漢、回、門巴、珞巴等40多個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占95.74%。自治區黨委、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充分保障各族人民民主權利。
2017年,西藏自治區黨委決定面向全區農牧區群眾、青少年學生、寺廟僧尼和國有企業職工,深入開展 講黨恩愛核心、講團結愛祖國、講貢獻愛傢園、講文明愛生活 喜迎黨的十九大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這場規模之大、覆蓋之廣的教育實踐活動迅速全面鋪開,從城市到鄉村,從雪山到草原,用百姓話說百姓事,把 四講四愛 講清、講明、講透。通過學習,西藏各族幹部群眾核心意識不斷增強、穩定共識更加牢固、發展信念愈發堅定。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已經成為西藏民族關系的主旋律; 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 ,更是成為西藏各族人民的廣泛共識。
夯實基礎鞏固根基,築牢維護社會穩定的銅墻鐵壁
西藏自治區12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農牧區面積占95%以上,農牧民人口占全區人口的80%。沒有廣大農牧民的旗幟鮮明,沒有農牧區的和諧穩定,西藏的長治久安就無從談起。
基層工作很重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要把基礎性工作做深做實做細,堅持依法治理、主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相結合,緊緊依靠各族幹部群眾 習近平總書記情深意切的諄諄囑托,使西藏廣大幹部群眾深受鼓舞。如今,這一思想已落地生根,並轉化成生動實踐。
2011年10月,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區、地、縣、鄉四級聯動,每年選派2萬多名優秀幹部組成工作隊,進駐全區5464個行政村(居委會),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面對面拉傢常、聽意見,手把手算細賬、謀發展,心貼心辦實事、解難事,實現瞭幹部駐村全覆蓋。
這是西藏和平解放以來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一次幹部下台中中古餐飲設備收購基層活動,雪山深處、草原盡頭,農傢小院、牧場帳篷,留下瞭他們堅實的腳印和濃濃深情。
涓滴意念匯成滔滔江河。幹部駐村近6年,西藏已先後派出6批12餘萬名幹部奔赴基層。廣大駐村幹部把駐村當探親、視群眾為親人,緊緊圍繞駐村工作 5+2+1 任務,解決瞭一大批群眾關心和反映強烈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駐村幹部把駐村當探親、視群眾為親人,與基層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解決瞭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把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送到各族群眾的心坎上,進一步築牢瞭維護社會穩定的天羅地網和銅墻鐵壁。
共享改革發展紅利,尋求最大公約數
在海拔4300米的欽噶爾瓦山上的熱振寺,記者看到,這裡不僅實現通水、通電、通訊,有報紙、電影,有文化書屋、廣播電視,有食堂,還有澡堂、垃圾池、溫室、衛生院
熱振寺的基礎設施建設,僅僅是西藏加強和創新寺廟管理的一個縮影。從拉薩大昭寺、哲蚌寺,到日喀則紮什倫佈寺,再到阿裡科迦寺,西藏寺廟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極大改善,廣大寺廟僧眾切實享受到瞭改革發展穩定帶來的豐碩成果。
2012年,實施民生 十件實事 ,通過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二手餐飲設備收購15年教育 三包 政策,開展在編僧尼免費健康體檢;
2013年,把更多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繼續辦好民生 十件實事 ,共投入資金53億元,實施瞭18項民生補助政策;
2014年,以民二手餐飲設備買賣生 十件實事 為抓手,圍繞提標擴面,投入71億元,全面落實18項民生政策,新增11項惠民舉措;
2015年,把70%以上的財力投向民生,投入86億元,實施10個方面、26項提標擴面政策,繼續辦好民生 十件實事 ;
2016年,投入167億元,著力辦好民生 十件實事 ,提高10個方面29項惠民政策標準;
一年年不斷增加的投入,一項項民生政策的出臺,自治區黨委、政府不斷兌現 讓各族群眾更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的莊嚴承諾,讓群眾得到瞭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也激發瞭廣大群眾維護穩定的內生動力,遵循老百姓的意願和需求,西藏尋求到瞭最大公約數、畫出瞭民心民願的最大同心圓。
創新社會治理體系,確保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一個社區、一個村民組、一座寺廟,被劃分為不同的網格單元;
一件小事、一次糾紛、一個需求,又被匯集到一個總 信息臺 。
網格化管理這項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之舉,已逐漸成為匯集民情、傾聽民意的 千裡眼 順風耳 。
2014年10月7日,拉薩德吉南路便民警務站民警白瑪桑珠和輔警紮西傑佈在拉薩河裡救起瞭59歲的斯拉老人;
2015年3月,山南市乃東區乃東橋臨時便民警務站幫助商戶找回瞭走失的 4 歲女兒;
自治區黨委、政府以為民、親民、便民、安民為切入點,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著力創新城鎮管理,提升瞭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從2011年底開始全面推行城鎮網格化管理模式,把警力安排到街頭巷尾的第一線,做到 24小時不斷人,24小時不眨眼 ,實現瞭發現率、盤查率和管事率的全面提升,各類刑事、民事案件大幅下降。
作為創新社會管理的一項系統工程,網格化管理改變瞭過去社區居委會與職能部門 各自為戰 的單線行政管理模式,強化條塊融合,實現瞭 條 上職能部門與 塊 上社區居委會基層組織的 共同治理 。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一個民生安康的西藏,正在逐步呈現。如今,310多萬西藏各族人民信心百倍,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奮力譜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西藏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責編: 於超)
西藏是邊疆民族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反分裂鬥爭的第一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繼承和完善黨的治藏方略,進一步明確瞭西藏在黨和國傢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開辟瞭黨的治藏方略的新紀元、樹立瞭黨在西藏工作的裡程碑、譜寫瞭治邊穩藏的新篇章。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把把維護穩定作為硬任務和第一責任,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邊穩藏重要戰略思想,貫徹落實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構建起瞭維護穩定的長效機制,實現瞭西藏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
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
拉薩八廓街社區裡有若幹個大院,隨意推開一扇大門,都可以看到各民族和睦相處的動人畫面:漢族大嫂去買菜,出門時總是問一下藏族阿媽需不需要捎點什麼;藏族阿媽邊曬太陽,邊細心照料著回族嬰兒;蒙古族大哥上班,會順便把鄰居傢維吾爾族小姑娘送到學校大門口 這些,已成為許多生活在雪域高原人們的日常習慣。
西藏的任何事情都關系民族工作,西藏的所有工作都要考慮民族團結。 西藏310多萬人口中,有藏、漢、回、門巴、珞巴等40多個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占95.74%。自治區黨委、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充分保障各族人民民主權利。
2017年,西藏自治區黨委決定面向全區農牧區群眾、青少年學生、寺廟僧尼和國有企業職工,深入開展 講黨恩愛核心、講團結愛祖國、講貢獻愛傢園、講文明愛生活 喜迎黨的十九大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這場規模之大、覆蓋之廣的教育實踐活動迅速全面鋪開,從城市到鄉村,從雪山到草原,用百姓話說百姓事,把 四講四愛 講清、講明、講透。通過學習,西藏各族幹部群眾核心意識不斷增強、穩定共識更加牢固、發展信念愈發堅定。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已經成為西藏民族關系的主旋律; 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 ,更是成為西藏各族人民的廣泛共識。
夯實基礎鞏固根基,築牢維護社會穩定的銅墻鐵壁
西藏自治區12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農牧區面積占95%以上,農牧民人口占全區人口的80%。沒有廣大農牧民的旗幟鮮明,沒有農牧區的和諧穩定,西藏的長治久安就無從談起。
基層工作很重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要把基礎性工作做深做實做細,堅持依法治理、主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相結合,緊緊依靠各族幹部群眾 習近平總書記情深意切的諄諄囑托,使西藏廣大幹部群眾深受鼓舞。如今,這一思想已落地生根,並轉化成生動實踐。
2011年10月,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區、地、縣、鄉四級聯動,每年選派2萬多名優秀幹部組成工作隊,進駐全區5464個行政村(居委會),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面對面拉傢常、聽意見,手把手算細賬、謀發展,心貼心辦實事、解難事,實現瞭幹部駐村全覆蓋。
這是西藏和平解放以來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一次幹部下台中中古餐飲設備收購基層活動,雪山深處、草原盡頭,農傢小院、牧場帳篷,留下瞭他們堅實的腳印和濃濃深情。
涓滴意念匯成滔滔江河。幹部駐村近6年,西藏已先後派出6批12餘萬名幹部奔赴基層。廣大駐村幹部把駐村當探親、視群眾為親人,緊緊圍繞駐村工作 5+2+1 任務,解決瞭一大批群眾關心和反映強烈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駐村幹部把駐村當探親、視群眾為親人,與基層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解決瞭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把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送到各族群眾的心坎上,進一步築牢瞭維護社會穩定的天羅地網和銅墻鐵壁。
共享改革發展紅利,尋求最大公約數
在海拔4300米的欽噶爾瓦山上的熱振寺,記者看到,這裡不僅實現通水、通電、通訊,有報紙、電影,有文化書屋、廣播電視,有食堂,還有澡堂、垃圾池、溫室、衛生院
熱振寺的基礎設施建設,僅僅是西藏加強和創新寺廟管理的一個縮影。從拉薩大昭寺、哲蚌寺,到日喀則紮什倫佈寺,再到阿裡科迦寺,西藏寺廟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極大改善,廣大寺廟僧眾切實享受到瞭改革發展穩定帶來的豐碩成果。
2012年,實施民生 十件實事 ,通過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二手餐飲設備收購15年教育 三包 政策,開展在編僧尼免費健康體檢;
2013年,把更多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繼續辦好民生 十件實事 ,共投入資金53億元,實施瞭18項民生補助政策;
2014年,以民二手餐飲設備買賣生 十件實事 為抓手,圍繞提標擴面,投入71億元,全面落實18項民生政策,新增11項惠民舉措;
2015年,把70%以上的財力投向民生,投入86億元,實施10個方面、26項提標擴面政策,繼續辦好民生 十件實事 ;
2016年,投入167億元,著力辦好民生 十件實事 ,提高10個方面29項惠民政策標準;
一年年不斷增加的投入,一項項民生政策的出臺,自治區黨委、政府不斷兌現 讓各族群眾更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的莊嚴承諾,讓群眾得到瞭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也激發瞭廣大群眾維護穩定的內生動力,遵循老百姓的意願和需求,西藏尋求到瞭最大公約數、畫出瞭民心民願的最大同心圓。
創新社會治理體系,確保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一個社區、一個村民組、一座寺廟,被劃分為不同的網格單元;
一件小事、一次糾紛、一個需求,又被匯集到一個總 信息臺 。
網格化管理這項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之舉,已逐漸成為匯集民情、傾聽民意的 千裡眼 順風耳 。
2014年10月7日,拉薩德吉南路便民警務站民警白瑪桑珠和輔警紮西傑佈在拉薩河裡救起瞭59歲的斯拉老人;
2015年3月,山南市乃東區乃東橋臨時便民警務站幫助商戶找回瞭走失的 4 歲女兒;
自治區黨委、政府以為民、親民、便民、安民為切入點,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著力創新城鎮管理,提升瞭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從2011年底開始全面推行城鎮網格化管理模式,把警力安排到街頭巷尾的第一線,做到 24小時不斷人,24小時不眨眼 ,實現瞭發現率、盤查率和管事率的全面提升,各類刑事、民事案件大幅下降。
作為創新社會管理的一項系統工程,網格化管理改變瞭過去社區居委會與職能部門 各自為戰 的單線行政管理模式,強化條塊融合,實現瞭 條 上職能部門與 塊 上社區居委會基層組織的 共同治理 。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一個民生安康的西藏,正在逐步呈現。如今,310多萬西藏各族人民信心百倍,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奮力譜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西藏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責編: 於超)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