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十四屆北京大學“生態講壇”舉行



2017年12月23-24日,第十四屆北京大學“生態講壇”舉行。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內蒙古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傢學者和研究生共442人參加瞭本次講壇。

23日的前沿論壇在秋林報告廳舉行。上午的會議在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生態學系主任唐艷鴻教授“北京大學生態學系2017工作進展”的報告中拉開帷幕,他帶領大傢全面回顧瞭過去一年來生態學系在學科隊伍建設、社會服務、人才培養、科研項目等方面取得的進展。在學科建設方面,北京大學生態學納入雙一流建設學科,北京大學批復建立“北京大學生態研究中心”。在科研成果方面,全系師生共發表學術論文115篇,其中英文期刊論文94篇,包括Nature子刊(6篇)、PNAS(4篇)、Ecology Letters(1篇)等。

?前沿論壇會場

隨後,四位特邀報告人——中山大學餘世孝教授、河南大學萬師強教授、首都師范大學任東教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玲莉研究員作瞭精彩的專題報告。報告主題分別為“森林群落物種共存機制的研究”“全球變化對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的交互作用”“昆蟲與動植物協同演化的自然歷史”和“幹旱半幹旱生態系統凋落物的分解機制”,引起瞭大傢的熱烈討論。

?老先生參加前沿論壇

23日下午的論壇從生命科學學院的王戎疆副教授和李晟研究員的報告開始。他們分別就“慶網蛺蝶對高溫環境的適應”和“西南山地大型獸類多樣性現狀與10年變化”作瞭專題報告,分享瞭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隨後,城市與環境學院生態學系的王少鵬研究員、王志恒研究員、賀金生教授、樸世龍教授、彭書時研究員、唐志堯副教授、朱彪研究員和方精雲院士分別作大會報告,介紹瞭各課題組的重要科油煙靜電機研進展,主題涉及物種多樣性、植被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植物根際效應與植物化學計量學等方面。

?方精雲院士作報告

24日的青年論壇在北京大學正大國際中心舉行,由18位生態學系青年學者(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作報告,並邀請瞭6位專傢進行點評。報告內容精彩紛呈,主題涉及生態學領域的各個方面,充分展現瞭青年學者們豐碩的科研成果。

?青年論壇會場

論壇為期兩天,與會專傢學者以此為平臺進行瞭熱烈的討論與交流,會場氣氛活躍,參會人員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北京大學“生態講壇”自2004年發起以來,每年12月下旬在北京大學召開。作為北京大學生態學領域師生向各界介紹一年來科研和教學工作的交流平臺,“生態講壇”在十餘年的發展過程中迅速壯大,已經成為北京大學生態學系最具影響力的品牌活動之一,吸引瞭越來越多的京內外學者註冊參加,為生態學界學者們提供瞭重要的交流平臺。

?參會者提問

本屆講壇由賀金生教授和王少鵬研究員組織,得到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地表過程分析與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北京力高泰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編輯:白楊

油煙分離機
新浪新聞公眾號靜電除煙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註新浪新聞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512F59CA568BB2D0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bi413k9h6 的頭像
    cbi413k9h6

    汗流浹背的上午

    cbi413k9h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