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的高考我的青春!幾代人的高考故事都在這
你的高考我的青春!幾代人的高考故事都在這
來源:大眾網威海頻道編輯:2017-06-06 19:25:00作者:
盡管人們不時吐槽應試教育,但每逢高考,人們總有許多回憶被勾起。2017年高考大幕開啟,記憶的盒子又被打開,朋友圈裡很多人曬出瞭深刻的高考回憶。高考,見證著社會變遷,也在一代代人心裡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不一樣的年代,不一樣的故事。讓我們來聽聽不同年代的高考人生。
1979年考生於重威:高考使我變成瞭“非農業”
於重威 1979年參加高考
1977的冬季,塵封10年之久的高考大門打開。一時間,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城的知識青年們,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為瞭各自的夢想走進考場。
1979年,威海市文登區17歲的體育生於重威參加瞭高考。於重威告訴大眾網記者,那時候參加高考就意味著身份的轉變,可以由農業戶口變成非農業戶口。“如果沒有高考,我可能畢業之後就回傢種地瞭;或者去當兵考軍校,但是傢人不同意我走這條路,所以為瞭讓父母滿意,更重要的是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我就隻有考大學。”於重威說。
於重威(倒數第二排左數第六)的大學畢業照
於重威當年的大學錄取分數線是290分,作為體育生文化分達到150分就可以瞭。想到考上大學以後的日子,於重威難免有些興奮。而且當時的於重威學習也非常好,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場,對於此次的高考他感覺自己已經是勝券在握瞭。但是命運有時候就是愛開玩笑。
於重威為第一排右一
“高考前的頭一天晚上,我帶著這種興奮跟宿舍的哥們一起玩到瞭半夜,第二天早晨一早又騎著瞭幾十裡地的自行車到學習參加考試。結果到學校以後我就沒勁瞭。”於重威略略有些遺憾地說道。最後,他文化課成績非常好,但是體育成績卻以兩分之差落榜瞭。
落榜後的於重威也並沒有放棄,重新回到學校參加復讀,1980年如願以償地考上瞭文登師范學校。畢業以後,於重威被分配到瞭文登十一中成瞭一名體育老師。
雖然實現瞭大學夢,但是於重威的夢想是到北京師范大學去讀書,所以工作以後他依然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於重威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到北京師范大學去讀函授,參加自學考試。最後,順利拿到瞭北京師范大學的畢業證。
於重威和國傢乒乓球運動員郭躍
1986年,於重威調到瞭文登體校工作。他的身上,一直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拼勁,現在他已經是文登體校的高級教練瞭。2010年,還被評為瞭威海市先進工作者。對於即將參加高考的廣大學子,於重威希望他們放好心態考前好好休息,拿出最棒的狀態去考試。同時希望大傢,不要有壓力,要把高考當成人生中的一段旅途,去享受這段時光。
1988年考生王吉波:一百多人裡隻考上四五個 幸運有我
王吉波 1988年參加高考除油煙機
文登區高村小學的副校長王吉波是1988年參加高考的,當時被山東大學威海分校錄取,就讀於中國語言文學系的漢語言文學專業。雖然參加高考距今已29年,但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高考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對王吉波來說也不例外。王吉波說,當時高考還是在每年的7月份進行。那會兒大傢學習很用功,心思也比較單純。“那時候錄取率低,我所在的村有100多人參加高考,最後隻考上瞭四五個。當時我在住校,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一線’一點也不為過,恨不得一天有48小時來復習。”王吉波說。
王吉波告訴記者,在上世紀80年代,那會兒大傢能選擇的路有很多,高考也沒有像現在這樣備受重視。那會兒中專特別吃香,因為上瞭中專可以包分配,而且可以提前參加工作。相反,讀高中升大學的錄取率卻很低,所以有不少成績好的學生在讀完初中之後就去上中專瞭。但即使在這樣的氛圍下,王吉波卻始終隻有一個信念:參加高考、上大學。
後排右二為王吉波
王吉波回憶道,當年高考的流程是先報志願、再考試。他當時填報的第一志願是青島一個學校的英語專業,第二志願是山東大學威海分校。“那個時候不像現在通訊這麼發達,臨近公佈成績的時候,大傢都返回學校看成績。當時學校張貼一張紅榜,看到自己的分數,488分,還算滿意。”王吉波說。
現在工作中的王吉波
但是,當時知道成績之後靜電油煙處理機仍不確定自己是否被錄取,隻有等到通知書才證明自己考上瞭,沒有通知書說明沒考上,所以這段等待的時間比等成績更難熬。當時,王吉波自己分析,雖然英語考瞭94分,滿分是100分,在威海是名列前茅,但是總分488分,稍微有點低。“我當時覺得第一志願肯定去不瞭瞭,第二志願也不確定,回傢之後等瞭一段時間沒有等到通知書,就幹脆去文登城區一所高中參加復讀。”王吉波說,可是沒過幾天,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通知書便寄到村裡瞭,村民們敲鑼打鼓地將通知書送到我傢裡,我爸當天就去學校將我接回瞭傢。
1998年考生郭華衛:一塊高考用的橡皮擦保留至今
郭華衛 威海海大醫院醫務科主任 1998年參加高考
“為瞭紀念高考,當年參加考試時用的橡皮擦我一直放在辦工桌上顯眼的位置。轉眼間,距離我高考已經過去瞭19年,這塊橡皮擦也陪伴瞭我19年。”現任威海海大醫院醫務科主任的郭華衛是1998年參加高考,回憶起當年高考的情況,他感慨萬千。
郭華衛高考使用的橡皮保留至今
郭華衛考取的是菏澤醫學高等專科學院,對於當年的考試情形,他歷歷在目。他說:“我是1998年7月7日參加的高考,當天雷雨交加,天一直陰沉沉的,天不好很影響我的情緒,稍微影響瞭發揮。”
郭華衛當年就讀於橋頭威海四中也就是現在的威海三中。那時候學生宿舍是土坯房子,冬涼夏熱,而高考他們被安排在威海一中考點旁邊的賓館裡,粉刷的墻壁、嶄新的床單、明亮的玻璃,從未住過賓館的他很興奮。
郭華衛說,相比於現在的父母送考、鞭炮禮花、全城矚目,他們那個時候似乎沒有太多人關註,大傢都看得比較平淡。而且他一直屬於心態比較好的人,對於高考沒有太多的緊張也沒有太多的興奮,就按照普通的考試來對待。“當年沒做什麼特別的準備,隻是按照老師說的,考試前買瞭一個好用的橡皮擦,我就專門去小賣部買瞭一個最好的帶香氣的橡皮擦,希望他能帶給我好運,至今我仍保留著。”郭華衛說。
郭華衛回憶,當時隻能通過電話查成績,而且傢裡還沒有電話,查成績的當天,他去學校周圍的小賣部花瞭5元才查到自己的成績,在當時的郭華衛看來,那是一筆巨款。
倒數第二排右三為郭華衛
“當年的本科分數線是625分,我當年的數學成績不理想,總分隻考瞭609分,很遺憾錯過瞭自己喜歡的院校,隻能選擇專科學校。”回憶起高考成績,郭華衛略有遺憾。
郭華衛說,當時,大傢對填報專業都一抹黑,對很多專業不熟悉,又沒有專業的指導,所以填報志願時,周圍同學大多數選擇學醫。“當時我們全班28人,14個人過瞭本科線,大多同學選擇瞭醫學專業。我也就稀裡糊塗的填報瞭醫學的相關院校。”郭華衛說。
2003年考生潘芳:高者“提前”一個月 題目難哭著出考場
潘芳廚房油煙處理 2003年參加高考
2003年的高考有些特殊,從那年起高考改為6月進行,但是當年恰逢“非典”,讓這場考試顯得與眾不同。
“對我來說,真正恐怖的並不是非典,應該是經歷第一次6月高考。”潘芳說。從改期消息確認的那一刻起,學校裡的每一個人都好像被重新上瞭發條,老師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少瞭整整一個月,印好的卷子都做不完瞭,你們自己用功點。在這種高強緊張的氛圍下,我們的生活剩下的就隻有背書、做試卷、整理錯題。
每天各科老師都轟炸式散發練習卷,感覺老師很神奇,總能搞到各種各樣的不重復的試卷。而且感覺所有的過程都程序化瞭,就是下課做試卷、上課講試卷、課後再整理錯題,一直沒有盡頭地重復著。
說到特殊,就不能不提當年的“非典”,雖然威海沒什麼疫情,但是我們每天都要測體溫,當時發瞭一個小本子,傢長要每天在上面簽字、寫體溫,傢裡好不容易托人買到瞭有限的一些板藍根,隻夠一個人喝的,所以其他人都不喝,隻有我自己喝。“疫情嚴重的時候,我們都幻想高考會不會延期,可是並沒有實現,6月7日高考如期進行,考試時,我們都準備瞭口罩,進考場之前,還記得一個全副武裝穿著隔離服的工作人員逐一為我們測體溫。”潘芳回憶道。
2003年高考的考題難度大也給潘芳留下瞭深刻的記憶。“那年高考的題目應該是最難的一次,尤其是數學及格就是好成績。我記得當天考完數學以後,題目的難度遠遠超過瞭我的想象,走出考場的時候,我有些沮喪,忍不住哭瞭,想著寒窗苦讀這麼長時間,未來就完瞭。”潘芳感嘆。
還好潘芳最後考瞭安徽理工大學醫學院,畢業之後也如願進入到醫院工作。“高考帶給我的是機會,大學帶給我的是成長,專業帶給我的是本領。在醫院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實,如今我堅定瞭自己的選擇,也會堅持走下去。”潘芳說。
2013年考生劉笑涵:今年7月即將迎來畢業季
劉笑涵 2013年參加高考
現在的劉笑涵是長春工業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大四的畢業生;四年前的她是威海四中藝術班的一名普通高考考生。“畢業前和高考前同樣緊張,因為現在我們即將接受社會這個大考場的洗禮,但是現在更興奮些,畢竟我也是參加過高考的人。”劉笑涵笑道。
和劉笑涵交流,記者感受到明顯的輕松,但是卻有更加自信和目標明確。劉笑涵的文化課成績一般,但是從小有藝術天分,歌得很好,高二的時候,她和傢人商量決定,從普通班轉到藝術班,從事專門的藝術學習。“這真的是一條看似光鮮實則痛苦的路,誰經歷誰知道。”劉笑涵笑著說。
劉笑涵說,我轉到藝術班的時候,完全屬於門外漢,所有的專業都要從頭惡補。我要在一年的時間看完其他同學兩年看過的電影,別人看電影是為瞭消遣,我看電影為瞭學習,看電影看到惡心;還要學習古今中外各種藝術知識。“那個時候真的是沒有退路瞭,不可能再從藝術班轉到普通班,所以隻有硬著頭皮啃下瞭這塊骨頭,到最後我的文化課成績和藝術課成績都還不錯。”劉笑涵說。
報考藝術類院校需要進行藝考和文化課考試兩次考試,2013年正月初五,劉笑涵便一個人拖著背包和考試用品踏上瞭藝考之路。“當年的元宵節是在動車上度過的,看著外面放煙花,我一個人在車廂裡抹眼淚,當年濰坊、淄博、濟南等山東所有的考點我都一個人去過,現在想起來也是回憶滿滿,由衷地佩服當時的自己。”劉笑涵告訴記者,
最終,劉笑涵以465分的綜合成績考入長春工業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進入到大學後,除瞭主修專業她還輔修瞭法律專業,並參加瞭學校公益社團,大學生活豐富多彩,面對即將走出大學校園,她也不再彷徨,“擇業范圍不再單一,就業機會也很多,我對未來充滿信心。”劉笑涵輕松地告訴記者。(大眾網記者 叢萍 丁藝 劉爽 所有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512F59CA568BB2D0
你的高考我的青春!幾代人的高考故事都在這
來源:大眾網威海頻道編輯:2017-06-06 19:25:00作者:
盡管人們不時吐槽應試教育,但每逢高考,人們總有許多回憶被勾起。2017年高考大幕開啟,記憶的盒子又被打開,朋友圈裡很多人曬出瞭深刻的高考回憶。高考,見證著社會變遷,也在一代代人心裡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不一樣的年代,不一樣的故事。讓我們來聽聽不同年代的高考人生。
1979年考生於重威:高考使我變成瞭“非農業”
於重威 1979年參加高考
1977的冬季,塵封10年之久的高考大門打開。一時間,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城的知識青年們,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為瞭各自的夢想走進考場。
1979年,威海市文登區17歲的體育生於重威參加瞭高考。於重威告訴大眾網記者,那時候參加高考就意味著身份的轉變,可以由農業戶口變成非農業戶口。“如果沒有高考,我可能畢業之後就回傢種地瞭;或者去當兵考軍校,但是傢人不同意我走這條路,所以為瞭讓父母滿意,更重要的是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我就隻有考大學。”於重威說。
於重威(倒數第二排左數第六)的大學畢業照
於重威當年的大學錄取分數線是290分,作為體育生文化分達到150分就可以瞭。想到考上大學以後的日子,於重威難免有些興奮。而且當時的於重威學習也非常好,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場,對於此次的高考他感覺自己已經是勝券在握瞭。但是命運有時候就是愛開玩笑。
於重威為第一排右一
“高考前的頭一天晚上,我帶著這種興奮跟宿舍的哥們一起玩到瞭半夜,第二天早晨一早又騎著瞭幾十裡地的自行車到學習參加考試。結果到學校以後我就沒勁瞭。”於重威略略有些遺憾地說道。最後,他文化課成績非常好,但是體育成績卻以兩分之差落榜瞭。
落榜後的於重威也並沒有放棄,重新回到學校參加復讀,1980年如願以償地考上瞭文登師范學校。畢業以後,於重威被分配到瞭文登十一中成瞭一名體育老師。
雖然實現瞭大學夢,但是於重威的夢想是到北京師范大學去讀書,所以工作以後他依然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於重威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到北京師范大學去讀函授,參加自學考試。最後,順利拿到瞭北京師范大學的畢業證。
於重威和國傢乒乓球運動員郭躍
1986年,於重威調到瞭文登體校工作。他的身上,一直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拼勁,現在他已經是文登體校的高級教練瞭。2010年,還被評為瞭威海市先進工作者。對於即將參加高考的廣大學子,於重威希望他們放好心態考前好好休息,拿出最棒的狀態去考試。同時希望大傢,不要有壓力,要把高考當成人生中的一段旅途,去享受這段時光。
1988年考生王吉波:一百多人裡隻考上四五個 幸運有我
王吉波 1988年參加高考除油煙機
文登區高村小學的副校長王吉波是1988年參加高考的,當時被山東大學威海分校錄取,就讀於中國語言文學系的漢語言文學專業。雖然參加高考距今已29年,但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高考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對王吉波來說也不例外。王吉波說,當時高考還是在每年的7月份進行。那會兒大傢學習很用功,心思也比較單純。“那時候錄取率低,我所在的村有100多人參加高考,最後隻考上瞭四五個。當時我在住校,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一線’一點也不為過,恨不得一天有48小時來復習。”王吉波說。
王吉波告訴記者,在上世紀80年代,那會兒大傢能選擇的路有很多,高考也沒有像現在這樣備受重視。那會兒中專特別吃香,因為上瞭中專可以包分配,而且可以提前參加工作。相反,讀高中升大學的錄取率卻很低,所以有不少成績好的學生在讀完初中之後就去上中專瞭。但即使在這樣的氛圍下,王吉波卻始終隻有一個信念:參加高考、上大學。
後排右二為王吉波
王吉波回憶道,當年高考的流程是先報志願、再考試。他當時填報的第一志願是青島一個學校的英語專業,第二志願是山東大學威海分校。“那個時候不像現在通訊這麼發達,臨近公佈成績的時候,大傢都返回學校看成績。當時學校張貼一張紅榜,看到自己的分數,488分,還算滿意。”王吉波說。
現在工作中的王吉波
但是,當時知道成績之後靜電油煙處理機仍不確定自己是否被錄取,隻有等到通知書才證明自己考上瞭,沒有通知書說明沒考上,所以這段等待的時間比等成績更難熬。當時,王吉波自己分析,雖然英語考瞭94分,滿分是100分,在威海是名列前茅,但是總分488分,稍微有點低。“我當時覺得第一志願肯定去不瞭瞭,第二志願也不確定,回傢之後等瞭一段時間沒有等到通知書,就幹脆去文登城區一所高中參加復讀。”王吉波說,可是沒過幾天,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通知書便寄到村裡瞭,村民們敲鑼打鼓地將通知書送到我傢裡,我爸當天就去學校將我接回瞭傢。
1998年考生郭華衛:一塊高考用的橡皮擦保留至今
郭華衛 威海海大醫院醫務科主任 1998年參加高考
“為瞭紀念高考,當年參加考試時用的橡皮擦我一直放在辦工桌上顯眼的位置。轉眼間,距離我高考已經過去瞭19年,這塊橡皮擦也陪伴瞭我19年。”現任威海海大醫院醫務科主任的郭華衛是1998年參加高考,回憶起當年高考的情況,他感慨萬千。
郭華衛高考使用的橡皮保留至今
郭華衛考取的是菏澤醫學高等專科學院,對於當年的考試情形,他歷歷在目。他說:“我是1998年7月7日參加的高考,當天雷雨交加,天一直陰沉沉的,天不好很影響我的情緒,稍微影響瞭發揮。”
郭華衛當年就讀於橋頭威海四中也就是現在的威海三中。那時候學生宿舍是土坯房子,冬涼夏熱,而高考他們被安排在威海一中考點旁邊的賓館裡,粉刷的墻壁、嶄新的床單、明亮的玻璃,從未住過賓館的他很興奮。
郭華衛說,相比於現在的父母送考、鞭炮禮花、全城矚目,他們那個時候似乎沒有太多人關註,大傢都看得比較平淡。而且他一直屬於心態比較好的人,對於高考沒有太多的緊張也沒有太多的興奮,就按照普通的考試來對待。“當年沒做什麼特別的準備,隻是按照老師說的,考試前買瞭一個好用的橡皮擦,我就專門去小賣部買瞭一個最好的帶香氣的橡皮擦,希望他能帶給我好運,至今我仍保留著。”郭華衛說。
郭華衛回憶,當時隻能通過電話查成績,而且傢裡還沒有電話,查成績的當天,他去學校周圍的小賣部花瞭5元才查到自己的成績,在當時的郭華衛看來,那是一筆巨款。
倒數第二排右三為郭華衛
“當年的本科分數線是625分,我當年的數學成績不理想,總分隻考瞭609分,很遺憾錯過瞭自己喜歡的院校,隻能選擇專科學校。”回憶起高考成績,郭華衛略有遺憾。
郭華衛說,當時,大傢對填報專業都一抹黑,對很多專業不熟悉,又沒有專業的指導,所以填報志願時,周圍同學大多數選擇學醫。“當時我們全班28人,14個人過瞭本科線,大多同學選擇瞭醫學專業。我也就稀裡糊塗的填報瞭醫學的相關院校。”郭華衛說。
2003年考生潘芳:高者“提前”一個月 題目難哭著出考場
潘芳廚房油煙處理 2003年參加高考
2003年的高考有些特殊,從那年起高考改為6月進行,但是當年恰逢“非典”,讓這場考試顯得與眾不同。
“對我來說,真正恐怖的並不是非典,應該是經歷第一次6月高考。”潘芳說。從改期消息確認的那一刻起,學校裡的每一個人都好像被重新上瞭發條,老師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少瞭整整一個月,印好的卷子都做不完瞭,你們自己用功點。在這種高強緊張的氛圍下,我們的生活剩下的就隻有背書、做試卷、整理錯題。
每天各科老師都轟炸式散發練習卷,感覺老師很神奇,總能搞到各種各樣的不重復的試卷。而且感覺所有的過程都程序化瞭,就是下課做試卷、上課講試卷、課後再整理錯題,一直沒有盡頭地重復著。
說到特殊,就不能不提當年的“非典”,雖然威海沒什麼疫情,但是我們每天都要測體溫,當時發瞭一個小本子,傢長要每天在上面簽字、寫體溫,傢裡好不容易托人買到瞭有限的一些板藍根,隻夠一個人喝的,所以其他人都不喝,隻有我自己喝。“疫情嚴重的時候,我們都幻想高考會不會延期,可是並沒有實現,6月7日高考如期進行,考試時,我們都準備瞭口罩,進考場之前,還記得一個全副武裝穿著隔離服的工作人員逐一為我們測體溫。”潘芳回憶道。
2003年高考的考題難度大也給潘芳留下瞭深刻的記憶。“那年高考的題目應該是最難的一次,尤其是數學及格就是好成績。我記得當天考完數學以後,題目的難度遠遠超過瞭我的想象,走出考場的時候,我有些沮喪,忍不住哭瞭,想著寒窗苦讀這麼長時間,未來就完瞭。”潘芳感嘆。
還好潘芳最後考瞭安徽理工大學醫學院,畢業之後也如願進入到醫院工作。“高考帶給我的是機會,大學帶給我的是成長,專業帶給我的是本領。在醫院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實,如今我堅定瞭自己的選擇,也會堅持走下去。”潘芳說。
2013年考生劉笑涵:今年7月即將迎來畢業季
劉笑涵 2013年參加高考
現在的劉笑涵是長春工業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大四的畢業生;四年前的她是威海四中藝術班的一名普通高考考生。“畢業前和高考前同樣緊張,因為現在我們即將接受社會這個大考場的洗禮,但是現在更興奮些,畢竟我也是參加過高考的人。”劉笑涵笑道。
和劉笑涵交流,記者感受到明顯的輕松,但是卻有更加自信和目標明確。劉笑涵的文化課成績一般,但是從小有藝術天分,歌得很好,高二的時候,她和傢人商量決定,從普通班轉到藝術班,從事專門的藝術學習。“這真的是一條看似光鮮實則痛苦的路,誰經歷誰知道。”劉笑涵笑著說。
劉笑涵說,我轉到藝術班的時候,完全屬於門外漢,所有的專業都要從頭惡補。我要在一年的時間看完其他同學兩年看過的電影,別人看電影是為瞭消遣,我看電影為瞭學習,看電影看到惡心;還要學習古今中外各種藝術知識。“那個時候真的是沒有退路瞭,不可能再從藝術班轉到普通班,所以隻有硬著頭皮啃下瞭這塊骨頭,到最後我的文化課成績和藝術課成績都還不錯。”劉笑涵說。
報考藝術類院校需要進行藝考和文化課考試兩次考試,2013年正月初五,劉笑涵便一個人拖著背包和考試用品踏上瞭藝考之路。“當年的元宵節是在動車上度過的,看著外面放煙花,我一個人在車廂裡抹眼淚,當年濰坊、淄博、濟南等山東所有的考點我都一個人去過,現在想起來也是回憶滿滿,由衷地佩服當時的自己。”劉笑涵告訴記者,
最終,劉笑涵以465分的綜合成績考入長春工業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進入到大學後,除瞭主修專業她還輔修瞭法律專業,並參加瞭學校公益社團,大學生活豐富多彩,面對即將走出大學校園,她也不再彷徨,“擇業范圍不再單一,就業機會也很多,我對未來充滿信心。”劉笑涵輕松地告訴記者。(大眾網記者 叢萍 丁藝 劉爽 所有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512F59CA568BB2D0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